围巾是围在脖子上的长条形布料,通常于保暖,也可因美观、清洁或是宗教而穿戴。在气候寒冷的地方,人们会穿戴用羊毛编织的厚围巾来保暖
在气候干燥、多尘或是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人们可以将一条轻薄的围巾包着头部,以保持头发清洁。随着时间发展,这种习惯成为了不少文化中女性的潮流服饰。 蝴蝶围巾更是美丽的代表
蝴蝶围巾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大理蝴蝶泉传说
蝴蝶泉原名无底潭,潭边住着樵夫张老爹和孤女雯姑。一天,父女俩上山砍柴,忽见一只受伤的小鹿跑来伏倒在雯姑身边,呦呦哀叫。不一会,一个手持弓箭的猎手也紧紧追了上来。雯姑抱起可怜的小鹿向猎人求情,请求不要杀死小鹿。猎人名叫霞郎,他接受了雯姑的请求,即以小鹿相赠,并从药囊中取出药粉,为小鹿敷药治伤。雯姑对霞郎感激不尽。此后,他俩常在无底潭边相会。雯姑还把自己绣有一百只蝴蝶的"百蝶中",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霞郎。
谁知在大理城的虞王,对美貌的雯姑早就垂涎三尺了。他求婚被拒绝后,借口要让雯姑去虞王府里绣百蝶,把她抢走。张老爹上前救护,竟被虞王府兵丁活活打死。通人性的小鹿目睹这一幕莫惨状,立即飞奔上山找到霞郎,咬着他的衣裳往山下拽。霞郎来到无底潭边,见了雯姑的遗信,他先安葬了老人,随后便背上弓箭,骑马举刀赶到虞王府。趁着夜深人静,霞郎救出了雯姑。虞王发现后,急派总管率兵追来。霞郎张弓搭箭,一箭射到倒一个追兵……无奈追兵人多势众,霞郎只得护着雯姑且战且退,最后退到无底潭边。这时,霞郎的箭射完了,刀也砍断了。在无路可逃时,霞郎雯姑相抱着跃入无底潭,小鹿也跟着跳潭为自己的主人相殉。说来也怪,就在他俩跳潭时,万里晴天突然变为电闪雷鸣,下起暴雨,把虞王的总管和兵丁吓跑了。
雨过天晴,鸟语花香,潭中飞起一对大彩蝶,随后又飞出一只只彩蝶。相传,他们就是霞郎、雯姑及小鹿相霞郎贴身所带的"百蝶叶"的蝴蝶变出的。
为纪念霞郎、雯姑,人们不但把无底潭改名蝴蝶泉,还在他俩跳潭殉情的历四月十五这天,到泉边凭吊,怀念这对坚强不屈的情人。一对对情侣恋人,还在这天到泉边聚会,唱调子,跳舞,倾诉爱意之情。四面八方的彩蝶,也在这天纷纷飞来泉边相会,遂成大理的奇状景观之一。
蝴蝶泉传说
关于蝴蝶泉,也有一个优美的传说:很古老的年代,神摩山上盘踞着一条恶蟒,经常出来侵扰村民,淫乱妇女。一天,有个决心为民除害的年轻猎人杜朝选路过这里时见到蟒蛇在山中蠕动,于是搭起强弩一箭射去,蟒蛇负伤后仓惶逃走。第二天,杜朝选再次寻找蟒蛇到霞移溪口,遇上两位女子在洗着一件血衣。一问,才知她们是被蟒蛇抢掳来的农家姑娘。两位姑娘向猎人哭诉了受蟒蛇强暴虐待的悲惨遭遇,并告诉猎人这恶蟒有“大睡七天,小睡三天”的习惯,现在正是他的小睡之日,正好乘此机会前去除害。猎人依照两位姑娘的指引深入蟒蛇洞,与蟒蛇展开搏斗,终于杀死蟒蛇。二位姑娘得救后对猎人杜朝选倾诉了感激爱慕之心。谁知杜朝选婉言谢绝了姑娘:“我斩蟒除害,是尽苍洱匹夫之责,岂能图报!”说罢与姑娘告辞。两位姑娘痴情难了,伤心欲绝,竟在回家的途中纵身跳入了神摩山下无底潭。杜朝选后来得知此情,悔恨万分,也跟着跳入深潭殉情而死。后来,三人均化为彩蝶,每年4月,各方彩蝶前来凭吊,无底潭也就变成了蝴蝶泉。周城人民为了怀念这位刚毅、深情的英雄,把他奉为“本主”,同时也敬慕两位姑娘对爱情的忠贞,把她们追认为杜朝选的夫人,在村庄北面曾立庙塑起她们的神像。霞移溪里有块大石头也一直被称为“娘娘洗衣石”。关于蝴蝶泉的传说,郭沫若还有一首专写雯姑、霞郎爱情故事的长诗,诗中写了雯姑、霞郎受恶势力迫害、追捕,双双殉情跳入无底潭化为蝴蝶,但那是文人的创作。在蝴蝶泉后的神摩山上,有望海亭,亭顶四周绘有雯姑、霞郎的图画故事,可供游人细细品味。
云南传说
在很久以前,据说这世上是没有蝴蝶的…… 在阴暗的角落里,活着一群飞蛾。他们善良、团结、相互关爱,他们的生活虽然平淡,却对生命充满着热爱和信心。但他们始终生存在阴暗的环境中,无法进入光明的世界。因为在别人的眼中,他们丑陋、臃肿,甚至连他们身上的那种灰色都被认为是一种厄运的象征,只要他们一出现在阳光中,必然会招至人类的咒骂、追打。他们已经安心藏身于阴暗,他们甚至已经相信,这,就是命运。 终于有一天,一只年轻的母蛾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宿命。她是美丽的,但这种美丽也仅限于蛾群中。她渴望见到外面的世界,渴望得到人类的喜爱和承认,更渴望能和自己的爱人自由地遨游在光明的天地中。但蛾群的长老们却坚决反对她这样做,他们是在保护她的安全,却摧残了她的思想。 于是,母蛾明亮的眼神逐渐黯淡,欢快的笑容也逐渐变得忧郁。她整日陷入沉思,话也少了许多,泪水却多了不少。年轻的公蛾——她的新婚丈夫看着她含泪的眼神,心都要碎了。他曾经发誓要给她幸福,让她快乐,而现在,他只能在一边着急,一筹莫展。 日子在一天一天地过去,母蛾越来越憔悴,公蛾也渐渐陷入狂乱。他们彼此间的深爱好似变成了一种折磨,一种痛苦。最年长的长老看在眼里,终于于心不忍,偷偷告诉年轻的公蛾一个自古流传的秘密。 “在人类祭祀的时候,投入他们围绕着的那一堆跳动的光明,那么在最后时刻的愿望就会实现,但这样也有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公蛾默默地听着,他的目光是坚定的。与他那种深挚的爱相比,生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只要能达成爱人的愿望,他愿意付出一切的代价。这本来就已是一个不需要决定的决定。 祭祀的前一天晚上,公蛾靠在母蛾的身边,长时间地凝注着熟睡中的母蛾。他的眼神是那么的深,也是那么的亮!他从没有想过要与她离别,因为他知道,他的心和他的爱永远都会伴随着她。 但是,他的一滴泪水还是悄悄地流在了她的手上…… 第二天一大早,公蛾就出发了。祭祀的地方并不远,但他一路上还要躲避人类无情的追打。等他到达时,已是晚上。在围拢的人群中,他看到了“跳动的光明”。 于是,他再也没有犹豫,用尽最大的力气向“光明”中冲去,在光亮的照射下,人们也发现了他,于是又是无休止的诅咒,拍打。而他的精神似乎已被一种意念充满,在漫天的夺命器具中,居然能够躲避自如,一直冲到了“光明”的面前。 正当他暗自欣喜愿望终于可以实现的时候,一股焦灼的空气忽然吞没了他。这哪里是“跳动的光明”?分明是一团炙热的火焰! 刹那间,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楚侵袭了他的全身,令他根本无从躲避。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但他的神情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目中甚至还带着笑意。只因他深信即使承受极大的痛苦,即使被化为灰烬,他的爱也会伴随着他的愿望一起传递到爱人的身边。 然而就在这时,光亮中又出现了一个身影,朦胧中,这个身影又是这么的熟悉!她的一个翅膀已被打得不成模样,身上也满是鲜血,但她的神情也同样的安详,目中也同样带着深深的情意。她——细心的新娘,也跟着来了。 公蛾呆呆地望着妻子,他本想拼命去阻拦她,他本是宁死也不愿让她失去生命,然而当她轻轻地却又坚定地握住他的手时,他终于放弃了。 在这一瞬间,他明白了好多,也茫然了好多…… 火焰仍在熊熊燃烧,他们的翅膀烧化了,但他们的手还紧紧握在一起;他们的手烧伤了,但他们凝视的目光却还那么深情,在他们之间,好似再也看不到痛苦的存在,他们的目光中,只有不离不弃的甜蜜。 在他们有意识的最后一刻,他们记挂着的还是对方深挚的爱! 公蛾的愿望实现了,于是这个世界上出现了蝴蝶,他们带着令人羡慕的美丽,在阳光中嬉戏;母蛾的愿望也实现了,于是每一对经历了苦难磨练的恋人都能够相亲相爱,厮守一生!
留言板×